昨日的元宵佳節,重慶的殘疾人朋友們收到一份特別的“年貨”——誕生于重慶、發展在全國的品牌房企——龍湖地產宣布正式啟動2016年的“龍湖年貨 溫暖萬家”(以下簡稱“龍湖年貨”)大型公益活動。
今年,龍湖總共斥資500萬元,通過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,啟動農村貧困殘疾人危舊房改造、農村貧困殘疾人種養殖業創業扶持、以及殘疾人系統性科技創業就業培訓計劃3個扶貧項目,以期讓更多的人實現脫貧致富。
今年,在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的潮流下,龍湖在堅持幫扶貧困殘疾人安家、發展種養殖業以外,更是嘗試讓重慶殘疾人朋友有機會系統學習前沿技術,并嫁接眾創資源與科技平臺,讓重慶殘疾人站在極有前景的科技產業的風口,提升工作崗位的含金量與發展前景,分享新興產業發展紅利,讓“龍湖年貨”具有安家+養家+科技扶貧三重功能,實現“安、養、科創”三大計劃。
■解讀》》
3大計劃組成今年的“龍湖年貨”
改善居住和生計,更提升視野和能力
如何讓重慶殘疾人朋友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,并持續穩定下去?這個思考,在元宵節當天,重慶龍湖公布的“龍湖年貨”活動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。
據悉,今年的“龍湖年貨”,龍湖依然將投入500萬元,由三大板塊構成:第一,龍湖首先要讓農村貧困殘疾人有房居;第二,解決居住問題后,龍湖要幫助農村貧困殘疾人在當地能夠實現“自我造血”;第三,在基本的生活問題解決后,今年極大的一個亮點是:龍湖開始試水科技助殘,讓貧困殘疾人也能站在產業的最前端,這些技術,未來或許讓殘疾人家庭狀況得到極大的提升。
3大扶貧項目
直接幫扶700戶殘疾人家庭
據悉,今年的500萬元“龍湖年貨”相比往年更加豐富,包含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、農村貧困殘疾人種養殖業創業扶持、殘疾人系統性科技創業就業培訓計劃3個項目。
“不少殘疾人的住房面積狹窄,幾代同住一間房的狀況比較普遍。”今年龍湖出資200萬元繼續實施危房改造公益項目,讓100戶貧困殘疾人從無房戶變為有房戶;從搖搖欲墜的危房變為磚混結構的樓房;由狹小的住房變成寬敞明亮的新房。
在完善殘疾人居所的同時,“龍湖年貨”聚焦他們的產業扶貧。180萬元捐款將用于資助500戶農村貧困殘疾人,以幫助他們發展種養殖業。貧困戶免費得到創業起步資產、技術指導、培訓,自己投入勞動力,一年內就能實現增收。
結合3D打印技術
讓殘疾人實現科技創業就業
本次,龍湖在深入調研基礎上,將捐資120萬元,有望與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相關平臺推進相關合作,結合3D打印這個新興行業,對貧困殘疾人、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進行培訓、指導創業就業,參與殘疾人系統性科技創業就業培訓基地,扶持100名殘疾人,通過有針對性地對3D打印技術進行培訓、指導創業就業,希望實現人均每年增收2萬元左右的目標,而系統培訓費用、創業需要的部分基礎費用將不用殘疾人負擔。
據介紹,經過180個課時的專業培訓后的殘疾人,有望通過創業科技平臺,從事與3D打印服務中相關工作崗位;可自主創業,經營網店,銷售3D打印產品等,該創業平臺還會為這些創業者提供訂單機會;也可依托中科院重慶研究院,經營網絡分銷平臺;而區縣的殘疾人可進入淘寶農村服務站或縣級運營中心。
除了讓殘疾人掌握新的技術,實現更好的就業、創業;另一方面,3D打印技術本就可為殘疾人提供定制智能假肢等服務,讓殘疾人可以參與生產定制化的假肢等產品,本來就會讓殘疾人受惠;再加上3D打印規模化生產后,這些定制化產品相較以往進口的同類產品,有極大的價格優勢,大幅度降低購買成本。
觀察一
從純粹幫扶到市場化支持 慈善新模式或浮出水面
萬眾創新,慈善模式或許也會悄然發生變化,受助者與捐贈者的關系,可能通過互聯網平臺變得更近,甚至建立起一種市場化的穩定關系。
據了解,接下來,龍湖今年還將利用互聯網技術,借助物業APP等線上客戶端,實現受助者產品的線上銷售,不僅幫助受助者建立產業,生產農產品,并在網上打開銷路。
比如,龍湖業主未來或可通過物業APP,點對點認養和購買由殘疾人家庭喂養的家豬。業主既買得放心、方便,同時還能以市場化的方式支持殘疾人家庭的生計,形成市場化的生態循環,還激發更多人關心殘疾人生活。據相關人士介紹,此種模式的前期動作已經開始,后期預計將有更多的推進信息,這或許是今年慈善業內相當值得關注的新動向。
觀察二
從幫扶個人到幫扶家庭 “殘健融合”放大慈善影響
今年的“龍湖年貨”的另外一個特征是“殘健融合”的趨勢。何謂“殘健融合”?據悉,今年“龍湖年貨”的幫扶對象不僅僅是貧困殘疾人,還有殘疾人家庭。比如,有殘疾人的貧困家庭,為了更好地使這個家庭提升生活狀況,可能直接幫扶對象是該家庭中的殘疾人子女,譬如來自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大學生。
這種方式,有望最大效力地幫扶整個家庭。